旧版回顾 | VPN登录 | ENGLISH
首页/课程简介/教师队伍/教学资源/教学改革/教学效果/成果展示/课程特色/教学录像
当前位置: 首页>>教学效果>>教学内容>>正文

第十三章 新闻照片说明的编写

时间:[2018-04-23]  来源:

 

第一部分:教学大纲
第一节摄影记者和文字记者的关系
一,图片与文字关系的演变
二,摄影记者与文字记者关系的演变
第二节图片说明的写作
一、图片说明的意义
二、图片说明的作用  

三、图片说明的写作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
第一节摄影记者和文字记者的关系
一.图片与文字关系的演变
图片与文字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图文关系是指图片和文字在整体上的关系,而狭义的图片和文字的关系是指在版面编辑上的图片和文字的关系。
图片和文字的关系向来是很难处理的一对的矛盾,而事实上,图片和文字并不是天敌,而是天然要结合在一起的,盛希贵教授对新闻摄影的定义就明确地指出了这一点,他强调新闻摄影是以图文结合的形式,传递新闻信息。
二.摄影记者与文字记者关系的演变
摄影记者和文字记者的关系和图片和文字之间的关系演变一样,也在不断发展。在图片完全隶属与文字,给文字配图的年代,摄影记者也完全听命于文字记者,服从其指挥。随着图片的地位的提升,摄影记者开始和文字记者平起平做,但是双方并没有合作关系。直到当下文字和图片水乳交融的时候,摄影记者才和文字记者打成一片,共同完成对新闻事件的报道。
如何才能理清摄影记者和文字记者之间的关系,使两者之间达成顺畅的合作,有以下两个个关键要素:
1,摄影记者要确立自己的主体地位。
2,摄影记者和文字记者要换位思考
第二节图片说明的写作
一、图片说明的意义
图片说明的写作必须受到重视,这不仅是因为,我们今天在新闻图片报道中,有不少新闻照片是以图片新闻形式,独立的单幅的发表于各版面。这类照片必须用文字来交代报道的具体内容和其他新闻要素。”[张晓东 陈甬夫:《新闻摄影教程》,225页。]更重要的是:新闻照片的结构本身就是由画面形象和说明文字两部分组成的。两者结合成不可分割的整体,在传播新闻时,无论哪一方面表现逊色,都会影响到报道效果。
二、图片说明的作用
1,传达照片中抽象的,无法用影像语言表达的信息
2,揭示图片的意义
3,标明作者及他所属的机构
三、图片说明的写作
1,三个必须
必须把最重要的事实放在前面。
必须使用准确的语言,切忌模糊。
2, 两个不要
不要写可见的,要写图片中不可见的。
不要对照片主观臆断,妄加猜测。
3,四个注意
及时更新图片说明。
慎用图片社的图片说明。
为自己最终使用的图片撰写说明。
图片说明里要有卖点。
4,在图片说明写作中写好5W  

 

第三部分:教学资料
一.教学案例
1.案例:反思报纸图片与文字地位
http://www.xici.net/main.asp?url=/u6218235/d28835359.htm
媒介即人的延伸,文字与图片在纸质媒体中共同完成着对信息的传达。近几年,随着整个社会追求感官愉悦的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膨涨,视觉文化在消费时代的地位愈加凸显。
2003年起,《东方早报》、《南方都市报》、《深圳商报》、《新京报》等一系列都市报先后成立视觉中心或视觉部,将以往仅为文字报道作陪衬的摄影部变身为拥有一套独立采、编以及后期制作能力的视觉部,印证着图像地位在纸媒中的提升。
716日,与《东方早报》视觉双年展同时举行的“2005《东方早报》视觉传播研讨会上,来自各地高等院校的学者以及媒体从业者,就近年来出现的这一新趋势进行了学术与实践层面的研讨。
相关知识点:摄影记者与文字记者关系的演变。
案例讨论:以上案例说明了什么?
案例点评:  
反思图片与文字的地位
目前对新闻摄影的要求,早已从早期的清晰、真实变为在传播意义下的最佳表现形式,对摄影记者的要求也随之发生着变化。中国摄影协会副主席贺延光表示,上世纪80年代,摄影记者似乎是个不需要文化的职业,只要能摆弄照相机就可胜任。摄影记者的非专业性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文字记者争拍、争发照片现象的产生。报刊中摄影部的人数不仅偏少,地位也相当尴尬。
  文字记者爬到摄影记者头上了。《人民日报》社华东分社副总编辑张蔚飞说,摄影记者常说的这句俏皮话,想表达的不是仇恨,而是观念的问题。回顾上世纪80年代,或者更早的文革前,摄影记者被认为没文化。因为摄影记者只要拍完照片,剩下的文字说明和报道都由文字记者完成,摄影记者像工具一般。 上世纪90年代以后,报纸逐渐开始重视摄影。重新审视新闻摄影,可以发现它比文字更直接、更有震撼力。而文字记者爬到了摄影记者的头上,其实原因之一是缘于摄影记者的退缩,拍出的照片跟文字记者用傻瓜机拍出的一样,没有艺术构思,没有冲击力。
  与会的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在当前的读图时代纸媒传播中,要想达到期望的传播效果,图片不必被抬高到主导地位,但至少应能与文字平起平坐。   追求逻辑性的视觉表达
  将摄影、图片编辑、版式设计、后期制作等所有视觉传播元素集中于同一部门,按统一的流程完成视觉制作是目前国内报刊视觉传播的最新尝试。《东方早报》副主编常河介绍了该报视觉中心的一套工作流程。他表示,视觉中心在运作中提出了文本系统和视觉系统并行,将新闻视觉化与版面标准化、媒体个性化、评价市场化归纳为视觉传播时代的报纸四大特征。在新闻资源的分配、构成与视觉语法体系的重建中,初步形成了东早模式的理论体系与操作流程。其日常操作流程为图片采集部——图片编辑部——视觉设计部——后期制作部。
  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系主任杨小彦肯定了这一方式对有效进行视觉传播的作用。他表示,如何有效表达和独特表达是视觉传播的最大难题,因此,就不能仅强调图片的拍摄,更要强调编辑的策划、选择,强调后期的技术制作。摄影、图片编辑、版面设计、后期制作多环节才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视觉传播工作。
  在视觉传播中,逻辑性非常重要,要在画面上建立出一个读者观看的层次。而实现这一效果难度很大,国内一些成立了视觉部门的报纸目前也无法完全达到。看得出版面上有设计的理念,在刻意经营一个效果,但仍难掩混乱感,缺乏总体设计。
在此,一个统一的标准和流程至关重要。杨小彦说,他同时建议纸质媒体应拓宽美术编辑的内涵,设置视觉指导或艺术指导这样的职位,让他们做总体设计,而非单纯的美术编辑。   《解放日报》副总编辑陈振平也认为,研究视觉传播,不能离开版面这一载体,同时也要和时代、环境联系起来。视觉传播的理念已不仅是在图片上,也包括了图文关系、印刷效果、图片选择、文字颜色、灰度、字体等多方面的把握。达到传播效果的表现力才是视觉部门所应追求的最终目标。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盛希贵感叹道,当前报纸发展成了以视觉传播为中心的媒体,印刷媒体的视觉传播超出了他的想像。最近几年的都市报在视觉传播方面已经摸索出了一些模式,这为高校的理论研究形成了空间,目前一些专家学者的视觉传播研究,实际已经相对滞后。
  他表示,视觉传播理念可以从不同的方面进行研究,一个是艺术领域,另一个是传播学领域。对于这方面的研究,是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才开始的。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前者远落后于后者,理论还没有充分地跟实践经验结合起来。
 杨小彦、张蔚飞等人认为,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客观上导致了这一行业的教育问题。我国很多设计专业的学生没有传播学的基础,仅仅有艺术领域的基础,无法适应媒体的要求。大连医科大学影艺学院院长杨晓光表示,虽然中国设置本科摄影专业的高校已超过100多个,但教育和新闻摄影一线存在很大的沟壑。  
案例标题: 反思报纸图片与文字地位
内容简介:解读当前纸质媒体中摄影记者与文字记者的关系。
:纸媒 摄影记者 文字记者
2.案例:新闻照片不能忽视图片说明
http://media.people.com.cn/GB/22114/42328/97951/6075900.html
  一幅好的新闻照片,不仅要有生动形象的画面,而且还要有简洁准确的说明。因为任何新闻照片都是某一新闻事件的瞬间精华,一幅照片不会也不可能把一件新闻事件的全过程都表达出来。要让读者了解事件的全部情况,那就要借助图片说明加以补充,所以新闻照片不能忽视图片说明。
  但是,一些记者并不十分重视写好图片说明。他们错误地认为图片说明只不过是新闻照片的一个附属品,不是洋洋万言漫无边际地乱写一通,就是寥寥数语扔给编辑了事,使一些本来不错的新闻照片失去了见报的机会。那么,图片说明常见的问题有哪些呢?
  1.大而空。譬如,我们曾收到一位通讯员的来稿,图片说明是这样写的:瘫痪多年的某某厂,经市委、市政府批准于近日调整了领导班子,新班子上台后,他们面对全厂管理混乱、人心浮躁、严重亏损的局面,立即组织全厂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市委、市政府对该厂整改方案的指示精神。在统一认识、解放思想的基础上,对全厂的干部人事制度、管理制度、分配制度进行了大胆改革,从而使企业起死回生。两年多来,该厂已由全市闻名的老大难变成了利税大户。图为总装车间工人在努力工作。这就是一篇比较典型的大而空的说明,它包揽的时间跨度之长,范围涉及之广,不可谓不大,而读者真正想知道的改革方案、改革措施和改革的具体成果等实质内容却太空。诸如此类的说明往往埋没了事件本身的新闻性和时效性,不仅编辑部不感兴趣,读者也不会欢迎。如果作者抓住改革中发生突出变化的一个人或一件事报道,以小见大,不仅说明能写得有血有肉,而且还会使照片拍得生动、真实。
  2.缺少新闻要素。新闻照片是新闻,所以照片说明也必须具备新闻的五要素。但在一些记者写的说明中却缺这少那。例如,济宁农科所发挥自身优势,组织专家到田间地头指导农民科技种田,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就是一个既缺少时间,又缺少地点,结果还笼统含糊的说明。之所以会发生类似的说明,除记者的业务水平较差之外,就是记者作风浮飘,采访走马观花造成的。
  3.盛行图解式说明。笔者认为,之所以盛行图解式说明,多是因为一些摄影记者混淆了新闻摄影与纪实摄影的界限,错误地把纪实摄影当成了新闻摄影。新闻摄影是拍摄新近发生的事情,它时效性强,一两天后就会变成明日黄花,失去新闻价值。而纪实摄影是拍摄那些每天都在发生和进行的事情,它虽几天几个月甚至几年都不失去纪实价值,但缺少新闻性,只有记者抓拍到的新闻事件,如某商场今天发生火灾的照片,才是新闻照片。硬把纪实照片当新闻发,就是造成图解式说明的原因之一。再者,新闻照片是视觉新闻,本该以画面为主,说明为辅,错误地颠倒二者的主次关系,把说明写成总结,把照片当成插图,其结果必然也是图解式的。
相关知识点:图片说明的写作。
案例讨论:如何写好图片说明?
案例点评:  
1.要抓新闻。因为新闻图片是新闻,所以写说明就必须把图片所表现出的最有新闻价值的东西写在最前面,就像消息的导语一样,然后再把必须补充的情况作为背景材料简单地写在后面。如:邹城市某村注重两个文明建设,15年坚持评优活动,今年还创出新招,把涌现出的好婆媳、好党员、致富能手印成挂历发给大家学习。这个事件的新闻是什么呢?不是该村如何重视两个文明建设,坚持多年开展评优活动,而是致富典型上挂历。所以在写说明时就要首先把今年致富典型上挂历写在前面,然后再补充说明该村如何坚持评优活动,如果颠倒过来先写该村如何长期开展两个文明建设,再说图为他们把这些典型印成挂历发给村民学习,那就逊色多了。
2.要准确,切忌空洞。写说明要准确,不能模棱两可。如目前、日前、克服种种困难做了大量工作、取得可喜成绩、获得显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名列前茅、全国闻名、独家首创等含糊其词的语言,不仅用词不准,而且空洞无物,违背了新闻要用事实说话的原则,所以最好不用或少用。
3.要简洁扼要。记者在深入采访的基础上要学会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要力求把说明写得精练,不能拖泥带水粘上扯下。如过去我们曾编发过的一幅庆澳门回归的照片,其说明是,聚集在鱼台县文化广场的一万余名职工在百米长卷上踊跃签名,以喜悦的心情庆祝澳门回归,此说明只用了40多字就把新闻要素交代清楚,应该说比较简练了。
4.要生动活泼。写说明不仅要简明扼要,把新闻交代清楚,而且还要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如荣获中国地市州盟报新闻摄影银奖的新闻照片《咳!接住!大西瓜》,说明就写得很生动。作者写道:“922月,李鹏总理来到四季如春的海南省三亚市,当绿茵茵满地皆春色,一个个硕大溜圆的大西瓜展现在眼前时,总理十分高兴,他弯下腰用手指敲打着西瓜,并向身边的人员询问西瓜的品种、产量和销路的情况。有人摘下西瓜捧给总理看,总理接过西瓜双手掂了掂分量,大约有十多斤重吧,然后高兴地对随行来的一位同志喊:咳!接住!大西瓜。此时在场的人都被总理的举动逗乐了。可见,把一个比较严肃的主题写得这么生动,就更增添了这幅照片的感染力。
案例标题: 新闻照片不能忽视图片说明
内容简介: 好的照片需要好的图片说明,这里介绍了如何写好文字说明。
: 图片说明 新闻照片
二、图书及资料
1.《新闻摄影教程》
编著: 张晓东 陈甬夫
2.《摄影采访与图片编辑》
作者:孔繁根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第四部分:练习题答案  

1. 图片和文字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从狭义范围上,图片和文字在版面上的地位,从原来图片从属于文字、作为填空的要素而存在,到被看做同等重要的传递新闻信息的手段图文关系已经明确。
从广义的范畴上理解图文结合,就会看到图片和文字的关系在我国的发展经历了以下过程:20世纪80年代以前,图片与文字一直作斗争,图片处于比较低的位置,是文字的附属物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由于新闻改革的带动和对新闻信息传达的重视,加上报纸扩版带来了更多的空间,图片与文字的关系得以平等,可以和平共处,强调图文并茂图文并重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图文水乳交融,不分彼此。
2. 摄影记者怎样才能和文字记者和平共处,携手完成任务?
摄影记者要确立自己的主体地位,摄影记者和文字记者要换位思考。

3. 请简述图片说明的作用。
图片说明的作用:传达照片中抽象的、无法用影像语言表达的信息;揭示图片的意义;标明作者及他所属的机构。
指出下面这则图片说明的问题并且进行改写:
2003910日,在中国人民大学新生报道处的大学生们。
图片中人物的身份和所处的具体位置都不明确,所以无法凸显图片的意义。    

 

下一条:第十二章 专题摄影的拍摄和编辑  

关闭窗口

高校主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