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回顾 | VPN登录 | ENGLISH
首页/课程简介/教师队伍/教学资源/教学改革/教学效果/成果展示/课程特色/教学录像
当前位置: 首页>>教学效果>>教学内容>>正文

第一章 视知觉理论和视觉教养

时间:[2018-04-23]  来源:

 

第一部分:教学大纲  

第一节 观看的方式--视知觉理论
一、符号学原理
二、认知心理学中的一些视觉原理
第二节 媒介发展中的视觉教养
一、视觉教养的内容
二、视觉教养是媒介教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  

第一节观看的方式——视知觉理论
一、符号学原理
了解人的观看方式,既是学习新闻摄影的基本前提,也是理解受众的阅读特点的基础。现代符号学主要研究各种文化现象及其特征。目前我国摄影理论探讨有关符号学的内容中,大家比较熟悉罗兰巴尔特的观念。符号学的四对基本概念和关系是:语言与言语、能指与所指、组合与系统、内涵与外延。理解这四对关系在观看中的层层关系,有助于我们从文化传播的角度解读摄影作品,深化我们的摄影报道。
二、认知心理学中的一些视觉原理
在同一事件、同一视觉作品面前,不同的人看到的内容千差万别,这取决于各自的知识、经验、价值观。其基础是认知,是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信息加工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视知觉的过程是组织含意的过程:人通过视网膜将看到的客观外界反应到大脑,由脑进行素材压缩,加工为一种知觉。一些基本视觉原理包括置之不顾、形象/背景、感觉成见、连贯性、距离衰落(感觉衰落)等。第二节 媒介发展中的视觉教养
第二节媒介发展中的视觉教养
一、视觉教养的内容
视觉教养是具有视觉感官的正常人,自觉培养能够辨别、解释、批判生存环境中的自然或人工的视觉行为、对象或符号,并能够创造性运用它们进行交流和思考的能力。这一理论说明视觉修养是可以通过教育、培训后天习得、提高的,对于一个现代人而言,如果没有经过视觉教养和训练,也是一种文盲。传播工作者、媒体从业人员、摄影工作者更应当加强自身的视觉教养,并将自身的视觉修养带入到工作之中,从而在总体水平上提高视觉教养水平。
二、视觉教养是媒介教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媒介教养旨在帮助公民发展批评性思维、媒介产品生产和媒介生存技能,以应对21世纪的媒体文化,其终极目的是帮助公民更好地选择媒介。认知心理学划分人类信息加工系统依据是人的一些认知行为和另一些存在明显差异。系统中的记忆部分有多种可以通过视觉形式得到,信息加工过程与影像世界密不可分,其中视觉媒介是重要的信息来源。  

 

 

 

第三部分:教学资料  

一.教学案例
(一)索绪尔、罗兰巴特与符号学
1、案例文本
符号学(semiotics)20世纪60年代以后由法国和意大利为中心重新兴盛至欧洲各国,它的源头不外乎胡塞尔的现象学,索绪尔的结构主义和皮尔斯的实用主义。
如按理论形态也可分为:其一,卡西尔哲学符号学(新康德主义),以及皮尔斯哲学符号学;其二,索绪尔影响下的罗朗巴尔特的语言结构主义符号学;再细分:一曰:以索绪尔说语言学只是符号学一部分,二曰:以巴尔特所言符号学只是广义语言学的一部分,这符号学是扩大意义的语言学,更准确地说元语言学理论;其三,前苏联学者劳特曼的历史符号学,正好是索绪尔共时研究的反对等等。
近代语源学与符号学多自皮尔斯与索绪尔开始论起,而近代语言学有两次重要的转向。第一次的转向,是从语言学转向符号学,主要的学者为皮尔斯与索绪尔,主要的课题为:
1)今语的并时性研究-结构主义语言学:提出语言和言语的区别。
2)语言哲学研究:提出符征语符旨二元一位说。
3)文化语句研究:提出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说。
4)将语言研究专注在语意、语法与语用
5)扩张语意的研究进而转位于符号学研究
第二次的转向,则从符号学转向文化学,主要的学者为罗兰巴特与叶柯,主要的课题为:
1)语言语语言所在文化的并时性研究:认为文化与语言皆为共构的系统,可以完全模拟。
2)提出语言系统之上层共构为神话系统
3)以语言系统概念进行各种文化上共构的「准」语言研究:造型、服装与食谱等语言的研究。
4)以语言系统概念研究各种可能模拟的「准」语言研究:提出人工语言(如逻辑、数学)、建筑语言、电影语言的研究。
5)扩张准语言的研究进而转位于文化的研究。
2、案例评析
可从两次转向看出其差异之处,索绪尔主要的贡献在于奠定符征与符旨的二元一位论的符号学基石,罗兰巴特则将符号学转向为文化学,除了扩充符征与符旨的论述外,更提出神话语言共构系统的符征符旨扩充说。
(二)「摄影」与「符号学」
1、案例文本
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在他最后的著作《摄影札记》(La Chambre Clair: Reflection on Photography, 1980)里,从「被摄影者」与「观看者」的位置讨论摄影,提出摄影(特别是肖像摄影)带来一种「反身自观」(to see oneself)的新的文化行为,而这种新行为令被拍摄者的「我,变成他者」,狡诈地离间自我意识与认同,为人类长久以来的文明带来骚动(disturbance to civilization)
巴特的论点之一,凸显了「摄影将主体变成客体」 (photography transformed subject into object),甚至将主体更进一步变成公众注视下的「博物馆陈列物品」(museum object)。
对巴特而言,照片是一种完美的"拟似物"(perfect analogon),传递被摄物的外观是一种表面上的真实(literal reality)(注三)。这种对景物直接的描述就是摄影"意指"denotation)的讯息。就像一个小孩指著飞机说"这是飞机","这是什么"("what it is")正是摄影最直接传达的讯息。
除"意指"外,摄影还有"意涵"(Connotation)的讯息。"意涵"的讯息可以说是照片中隐藏的意义,而这个意义的产生和解释牵涉到整个社会如何彼此沟通的问题。
如何去让照片产生"意涵"?巴特举出了6种手段,这正是大多数摄影者都很熟悉的特殊效果(Trick effects),拍照时摆姿势(pose),引喻,找适合拍照的景物,美化,以及照片的编排。"意涵"的产生并不是摄影者单方面的创造,必需依赖一个现有的价值体系来提供意义。也就是说一张照片所隐藏的"意涵"是根据照片所存在的社会之传统和意识形态来。所以同一张照片在不同的环境中可能有不同的解释(或意义)。巴特的这个观点後来在"明室"中也一再提到,因此他认为聪明的摄影者就是善於运用这些手段使照片的"意涵"顺利传达给读者。
巴特在所有讨论摄影的著作中从未以摄影者的角度来看照片,若以他後来的"作者已死"(The Death of Autho1964年)论来看,巴特已经用类似的观点来探讨摄影。摄影者的成功是让读者了解其照片中的"意涵",因此在制造"意涵"时便不能跳开整个社会对影像和符号上的认知,也就是照片中意义的产生不是摄影者单方面决定的,读者及其所处环境的整体意识往往决定了"意涵 "的诠释。
2、案例评析
照片所具有的"意指"和"意涵"如果和文字并列、组合,那么又会产生了新的变化。关於照片和文字间的互动关系,巴特认为有两种形式,一个是照片扮演插图的角色,另一种是文字将文化、道德及想像加诸於照片(注四)。当然,就媒体上的照片而言,大部分都扮演前一种角色,除了点缀版面外,照片只是为了增加文字的可信度(或可看性)。就如前面所提,照片的"意涵"是随著读者及其境而变化的,因此第二种照片和文字的组合即是在限制和指定照片的"意涵"。照片的图说,就是扮演如此的角色,而为照片下标题也产生同样的效果。
照片不仅在传播媒体上用标题或图说来限制"意涵";在艺术创作上,除了用标题来指示想像空间外,创作者也常用"作者说明"(Artist’s Statement)的型式来自我论释。仅管有这样的企图存在,但是文字和照片的组合并不一定可照原先的想法传达特定的讯息。巴特认为文字并不能复制(复述)照片,因此文字和照片的组合会产生两者之外的另一个论述空间,因此可能发展出别的"意涵"。
(三)认知心理学中的视觉原理
1、案例文本
一件艺术品是由许多关系组成的,每一要素于其中相互牵连。我们不能把「线条」从「明暗」与「色彩」里分开来,或忽视「动态」以观「空间」,或忽略「形状」而考虑「肌理」。人在视觉上的共通性称为「视觉原理」。对于相同的事物如以适当的时间和空间呈现,则会产生视觉的联结,而产生事物运动之知觉。
这个原理有三个重要条件:
、对事物而言:
人在视觉上对于相同的事物会归纳在一起,包括大小类似、造型类似、明度或色彩类似、位置类似、空间方向类似、方向类似、以及速度类似的事物。
、对时间而言:
适当之视觉时间和事物之呈现速度有关。实验证明如果在电影中两格之间,以多余六分之一秒之速度放映,则视觉上会产生二个动作不相连续的现象。
、对空间而言:
适当之视觉空间与视野中的参考架构有关。通常大的物体是作为小的物体的空间架构。在位移的作用里,架构是保持静止,而依附它的物象则被视为运动的。
2、案例评析
以上对「视觉原理」仅是个简单的说明。艺术家与观赏者根据共通的「视觉原理」透过作品的媒介,达到思想与心灵的交流。
二、教学素材
(一)符号学的相关资料
符号学---维基百科
符号学--百度百科
符号学原理--------作者:()罗兰巴尔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二)视觉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
(三)讲述符号学的相关书籍和电影
1.符号学原理
作者:罗兰巴尔特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符号学美学
作者:罗兰巴尔特
出版社: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3.明室:摄影纵横谈
作者:罗兰巴尔特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
4.认知心理学
作者:艾森克恩基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5.沉默的羔羊——电影
导演:乔纳森戴米
演员:朱迪福斯特
   安东尼霍普金斯
斯科特格林
安东尼希尔德
布鲁克史密斯  

 

 

第四部分:练习题答案  

1.符号学的四对基本概念和关系是什么?通过读图训练讨论和理解它们。
符号学的四对基本概念和关系是:语言与言语、能指与所指、组合与系统(组合与聚合)、内涵与外延。
2.下图是2005年路透社评选的十大图片之一,请运用符号学的相关知识,对其进行评价。

1-6
20051023日,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一处村庄,一只公鸡向外张望。由于禽流感威胁,葡萄牙一天前禁止了露天市场的所有禽类交易。(路透社图)
3.下面两张照片是不同记者拍摄的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修整,如果需要发表该新闻,你会对这两张图片做怎样的选编?将你的结果和同学进行讨论,帮助理解本章介绍的认知心理学中的一些视觉原理。

 

1-7


1-8  

 

 

上一条:第二章 新闻摄影工作概论

下一条:课程内容

关闭窗口

高校主站  版权所有